许传龙
# 人物简介
许传龙,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副研究员,2013年破格晋升教授。长期从事颗粒测量、气固多相流测试、过程层析成像、燃烧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欧盟国际合作等2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201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曾获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等计划资助。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Elsevier期刊 <Measurement> Associate Editor等。
# 成果简介
在稠密气固流动参数测量与可视化领域的学术贡献:
1). 发明了稠密气固流动参数(固相浓度、速度、流量)静电耦合电容在线测量方法,阐明了气固多相流动静电与电容信号耦合采集-解耦机制,解决了多源传感器空间敏感区域不一致性问题,形成了气固流动参数在线测量关键技术,突破了稠密气固流动测量与可视化工程应用方面的难题。开发了煤粉浓度、速度、流量一体化在线测量仪表已成功应用于燃煤发电、煤化工等工业领域。该部分工作为《大型电站锅炉高效低污染燃烧的先进调控技术及应用》核心支撑内容之一,获201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人排名第2)。
图1 燃煤电站锅炉一次风粉速度、浓度在线检测系统
图2 煤气化炉煤粉流量计现场应用
2). 提出了抗静电干扰的稠密气固流动电容层析成像(ECT)可视化方法,发明了数据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层析成像重建算法,构建了抗静电干扰的ECT系统,解决了ECT所存在的“软场”和重建病态问题,消除了颗粒静电对ECT系统的干扰,实现了稠密气固流动动态可视化观测、流型识别及颗粒浓度场测量,提升了对稠密气固流动行为的认识。
图3 数据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图像重建结果
图4 干煤粉加压密相输送流型可视化
青年颗粒学奖
#
奖项介绍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是中国颗粒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在颗粒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卓越青年科技人才。
#
奖项历史
1994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院士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全部奖金(10万港元)和一些积蓄(5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颗粒学会,作为青年颗粒学基金,并建议设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旨在鼓励颗粒学领域内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人才成长。
1997年,中国颗粒学会利用青年颗粒学基金设立了青年颗粒学奖。
2002年起,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的评选与中国颗粒学会每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同步进行,奖励从事科学研究和在企业工作的青年同志若干名,奖项的颁奖仪式在年会大会上举行。
2007年8月,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成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已经逐步得到本领域专家、企业,特别是青年学者的认可,申请参加该奖项评选的人逐渐增加,涉及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
#
申报条件
“青年颗粒学奖”申报条件:
1. 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科学道德;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在颗粒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发现、新突破,或取得阶段性或系统性创新成果,推动了学科发展;
2) 在颗粒学相关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取得独创或革新性技术突破,对国民经济或国家战略需求具有突出性实质贡献;
3) 在颗粒学相关科技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
3. 上述成果应在国内取得,候选人应为科研成果的首要贡献者。做出成果时一般≤40 周岁,申报时一般≤42 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