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2-04-19 浏览次数: 15293

1.办学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多个专业而建设的新兴工学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学习和研究对象为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及相关材料,其主要办学方向和内容包括:有关新能源科学中能量转化、传递及储存的现象和规律,有关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强交叉学科相关的热学、力学、电学、化学、物理、储能、材料、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扎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新能源专业专门技术与能力,能从事新能源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与元器部件研发,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并能有效承担新能源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专业特色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育人为本、科研创新的总原则,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科研创新与专业化人才培养,聚焦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研究问题,瞄准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将东南大学打造成国内外一流的新能源科研创新机构与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专业特色包括以下几点:

  (1)紧扣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需求。面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全球灾难性气候频发、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及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能源供给安全角度出发,积极调整能源政策,将可再生能源发展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主流。20204月,国家能源局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热力、燃气等在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因此,通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可再生能源与储能领域专业人才,可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教育部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要求,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拥有核心关键技术提供智力支持。

  (2)贴合行业发展和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受长期能源消费格局与能源消费惯性作用的影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尚存在重重障碍,而其中重要一点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滞后,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与设备主要依赖引进,使开发利用成本相对较高且难以大幅压缩,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化示范效应。新形势下,高校、企业之间如何进行互动,形成一个良性的、持续的人才生态供给,是现阶段各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因此,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及储能产业的发展,需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政策的倾斜之下,新能源、储能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将凸显,可再生能源及储能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3)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雄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依托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江苏省优势学科。近年来学院积极引进新能源、燃料电池、储能等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形成了一支以院士、杰青为带头人的师资队伍;将学科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已出版了《可再生能源和高新发电技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生物质选择性热解制备液体燃料与化学品》等一批教材;建有6个面向本科生高层次科研训练的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0多个开放性创新实验室、1个大型能源系统和15个关键设备的虚拟仿真实验与研究平台、20多个校企联合基地,为支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学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