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Power Generation Control and Safety
前身为“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1994年由国家计委批复建设,依托单位为东南大学。中心的目标和任务是对大型动力设备振动分析技术、故障诊断及治理技术、轴系动态特性优化设计、状态检测及监测技术、发电机组控制与运行优化技术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提高我国大型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中心由能源与环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等九个学院、10个一级学科共同支撑建设,能源与环境学院为建设主体单位。
中心拥有独立的办公大楼,自行设计建造了国内领先的大型轴系振动模拟试验台、大型密封动力特性试验装置、轴承动力特性试验装置、气流激振试验台、风电机组传动系统试验台、综合能源系统协同控制实验平台等20多个大型设施,装备有大型机组结构激振系统、移动式动平衡机、转子动力学工程化开发软件、逻辑分析仪等100多台(套)先进设备和仪器,建设了江苏省振动测试计量及环境模拟实验室,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多学科工程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心以保障我国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为使命。近30年来,随着火电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结构战略转型,从100MW级亚临界机组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从燃煤火电到百万核电、大型风电和重型燃气轮机,新机型不断迭代、新能源不断发展,随之也不断带来新的机组安全和运行问题。中心始终面向国家战略任务和行业重大需求,针对发电装备安全运行这一关键问题开展持续的创新和攻关,为我国能源电力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重大疑难振动故障、保障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工程实践中,中心围绕故障机理、准确诊断、高效治理、优化运行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从保障火电机组安全运行,到攻克重型燃机、核电机组、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共性技术难题;从汽轮机振动检测,到实现大型发电装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与先进监测;从燃煤火电运行优化,到突破新能源大规模消纳的智能控制技术瓶颈,目前已形成“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智能感知与先进检测”、“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等三大类型技术和产品,构建了完整的发电装备安全运行技术体系,服务范围涵盖煤电、燃机、核电、风电及电网。
中心自主研发的振动传感器与检测仪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等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机械、船舶、军工等行业,并推广到印度、越南等国外电厂,在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百万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大型风电机组等主力发电机型上全部得到应用,为我国85%以上电厂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服务,解决了1000多台次大型燃煤机组疑难问题,治理了50%以上的燃机电厂振动故障,国际上首次开创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到15%额定负荷的应用先例,为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大规模消纳新能源、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挥了支撑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为发电行业振动技术的开拓者,中心为我国大型发电机组安全运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杰出贡献奖”(全国仅12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此殊荣)、“五一劳动奖状”,迄今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多项。
中心在成果转移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与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三大电气集团等我国能源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能江苏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上下游企业的振动与运行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021年12月,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优化整合评价,纳入国家新的管理序列,并更名为“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东南大学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
中心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战略任务为宗旨,以推动我国发电装备与系统低碳、安全、高效、智能为目标,聚焦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振动治理、新型感知与智能检测、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等技术方向,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和国家电投的行业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技术自主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成果辐射突出的国际一流科研平台,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突破行业重大难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