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高

制冷与建筑环境系

教授,博导

通讯方式:y.yin@seu.edu.cn

研究方向:1.热湿调控与深度除湿;2.新型冷热能储能技术;3.高温热泵与空调节能。

办公地点:九龙湖校区能环楼1025

个人简介
殷勇高,教授、博士生导师,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南大学本科、硕士、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计划资助。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排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排1)、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青年奖。发表SCI/EI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爱思唯尔高被引论文奖。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美国专利1件,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为国际制冷学会E1专委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产学融合工作委员会委员、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与能源利用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副理事长,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首届)、Journal of Membranes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制冷学报、桂林理工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教学课程
博士生课程:《低碳制冷空调专题》硕士生课程:《空气湿处理方法与技术》;本科生课程:《空气调节》(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科研 教改项目
主持负责的代表性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6002,多组分气液界面能质扩散微观机理及静电调控机制研究,2025/01-2028/1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0705306,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与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研究,2018/07-2021/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6039,基于氨基甲酸铵物化热效应的制冷热泵新循环构建与机理研究, 2021/01-2024/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6036,压缩空气溶液干燥新方法及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18/1-2021/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6043,基于双工质对的低位太阳能驱动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2014/01-2017/12。6、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006022,多元盐溶液与湿空气热质耦合传递系数评估方法及其变化规律研究,2011/01-2013/1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合作交流项目,52111530131,低品位热高效利用中气液界面热质耦合传递强化的前沿新方法,2021/04-2023/03。8、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40026,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压缩空气溶液除湿技术及增压溶液除湿基础问题研究,2014/07-2017/06。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4BAJ01B06-02,基于复合热源的太阳能热泵系统能效提升与系统优化研究,2014/01-2016/12。10、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JZ-002,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方法及装备研发,2019-2021。11、跨季节储热清洁供暖、空调蓄冷技术、空气湿处理技术等企业委托项目。主持负责的教改项目:1. 研究生学位课程《制冷工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2019-2020。2. 本科生教改:空气调节课程群一体化校企课程探索与实践,2020-2021。3. 本科生教改:双碳战略下建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22-2023。4.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2年。5.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3年。
论文 专著
Selected papers1.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Dai S, Yin Y*, Li W, Zhang 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novel chemical heat pump cycle based on the physical-chemical thermal effects of reversible reac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0, Article 113419.2.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Wang Y, Yin Y*, Zhang X, Jin X. Study of an integra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dehumidified fresh air supply for household utilizati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9, 165, Article 106404.3.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Chen T, Yin Y*, Zhang YW, Zhang XS.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n interaction contribution of components in liquid-vapor systems between LiBr aqueous solution and air during absorption.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0, 166, Article 114732.4. Che C, Yin Y*. A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vapor pressure of mixed liquid desiccants near saturated solubility. Energy, 2019, 175, 798-809.5. Yin Yonggao*, Zheng Baojun, Tingting Chen, Shao Bin, Zhang Xiaosong. Investigation on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between compressed air and liquid desiccant in a packed dryer.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2016, 93, 1218-1226.6. Yin Yonggao*, Junfei Qian, Xiaosong Zhang. Recent advancements of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technolog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 31, 38-52. 7. 殷勇高,张小松等。空气湿处理方法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7.  8. Yin Y., Chen T., Zhang X. (2017)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dvanced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Enteria N., Awbi H., Yoshino H. (eds) Desiccant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p133-165. Springer, Singapore. (Print ISBN: 978-981-10-3046-8)
专利申请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1. 美国发明专利:一种低位热能驱动的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2019年6月25日,US 10330331 B22.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余件,近年代表性专利如下:  一种基于双蒸发温度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空调系统,ZL202211162650.7;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一种光刺激响应离子液体除湿空调系统,ZL202210347279.5;  饱和蒸气压温度敏感型除湿溶液,ZL202110865558.6;  基于化学反应选择性吸收-压缩复合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ZL202011038111.3;  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空调机组的运行模式与控制策略,ZL202010683814.5;  基于可逆化学反应的低品位热能驱动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ZL201910492299.X;  基于化学吸放热可逆反应的两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ZL201710849122.1。
荣誉 奖励
1.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高效一体化处理技术与装备,2013年度,排2。2.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溶液除湿系统除湿/再生过程及其热质耦合机理研究,2012年度。3.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冬夏双高效空调系统关键技术及建筑节能集成应用,2016年度,排4。4.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溶液与湿空气热质传递动力学机制及除湿循环基础理论,2022年度,排1。5. 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2018年。6. 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青年奖,2019年。7. 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 2020年。8.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9. 东南大学十佳导师、全国能动类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10.江苏省行业领域优秀科技进展,高品质低能耗温湿分控辐射冷暖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建筑规模化应用,2024年
指导学生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毕业硕士研究生:潘雄伟,《氯化锂溶液与空气热质传递过程性能评价方法研究》,2010.9-2012.9, 协助指导杨璨,《加压溶液除湿过程模拟与实验初探》,2011.9-2013.9, 协助指导徐培,《混合溶液除湿再生特性及其在热湿独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2011.9-2014.5,协助指导钱俊飞,《太阳能溶液除湿通风与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优化》,2011.9-2014.5, 协助指导高龙飞,《Z型填料溶液除湿/再生器及热质传递性能研究》,2012.9-2014.6, 协助指导戴志超,《不同填料溶液除湿/再生器及热质传递性能研究比较》,2013.9-2015.6, 协助指导郑宝军,《压缩空气溶液除湿过程性能及热质交换特性研究》,2013.9-2015.6,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徐孟飞,《双工质对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与降膜发生特性研究》,2013.9-2016.6邵彬,《压缩空气溶液除湿实验研究及系统性能分析》,2014.9-2016.6沈子婧,《混合盐溶液除湿剂物性测量及除湿性能强化效果探讨》,2014.9-2016.9,协助指导梁之琦,《双工质对垂直管外降膜发生/吸收过程的实验研究》,2014.9-2017.6董亚明,《溶液除湿蒸发过冷复合制冷系统的模拟与实验研究》,2014.9-2017.6单楠楠,《一种带溶液循环的高效热泵系统制冷性能探究与优化》,2015.9-2018.6李腾,《太阳能驱动双工质对吸收式制冷系统优化与运行特性研究》,2015.9-2018.6郭枭爽,《溶液除湿系统用混合溶液替代单一除湿剂性能探究》,2015.9-2018.6湛长丰,《空压机废热驱动溶液再生的溶液式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实验研究与优化》,2016.9-2019.6,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成洁,《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优化及分析》,2016.9-2019.6陈桢,《冷库用溶液除湿抑霜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2016.9-2019.6周杰,《基于物化热效应的制冷/热泵循环研究》,2016.9-2019.6王沐,《含离子液体的三元溶液固/汽-液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2016.9-2019.6程胜明,《溶液调湿型湿烟羽治理方法及系统研究》,2017.9-2020.6程晓琳,《基于同步吸附的氨基甲酸铵化学热泵循环研究》,2017.9-2020.6王远,《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空调机组研究》,2017.9-2020.6,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王泽印,《溶液式压缩空气干燥系统运行特性及调控策略研究》,2017.9-2020.6陈博闻,《低品位热驱动高效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系统的研究》,2017.9-2020.6严攀,《静电场强化溶液-空气体系传质的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2018.9-2021.6李伟格,《一种基于氨基甲酸铵可逆反应的新型余热回收热泵系统研究》,2018.9-2021.6王晓宇,《相变调湿墙体内部热湿传递特性研究》,2018.9-2021.6,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吴杨,《户式辐射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与调控方案探究》,2018.9-2021.6李龙飞,《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溶液除湿系统真空再生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2018.9-2021.9杨晋,《空调用水合盐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19.9-2022.6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霍雅超,《基于数据挖掘的辐射冷暖与新风系统负荷预测和运行优化》,2019.9-2022.6郭钰雯,《多元溶液工质对在热驱动制冷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19.9-2022.6周苇杭,《余热深度利用的吸收制冷溶液除湿一体化系统应用研究》,2019.9-2022.6尹恒,《热泵驱动溶液转轮复合深度除湿系统节能性研究》,2019.9-2022.7童守宝,《面向不同除湿需求的新型除湿溶液物性测量及性能探究》,2019.9-2022.6贾鹏琦,《面向低碳供暖的城市中水跨季节储热系统特性研究及优化分析》,2020.9-2023.7李文章,《热泵型高效溶液除湿新风冷暖一体化系统的研究》,2020.9-2023.6王静远,《面向空调高密度蓄冷的填充床性能研究及优化》,2020.9-2023.6刘炫麟,《高温热泵工况下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特性及其过程优化研究》,2020.9-2023.6何志强,《人体局部敏感位置的生理参数及局部热感觉模型的研究》,2020.9-2023.6张思雨,《跨季节地埋管储热系统热性能研究及应用》,2020.9-2023.6曹嘉恺,《跨临界CO2热泵驱动的离子液体深度除湿系统热力特性研究》,2021.9-2024.6胡轩宇,《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适用性研究》,2021.9-2024.6黄金燕,《空调用相变储能装置蓄/释冷特性及应用研究》,2021.9-2024.6雷冰洁,《静电场调控盐溶液-空气相际传质的机理研究》,2021.9-2024.6毕业博士研究生:陈婷婷,《盐溶液与湿空气间能质迁移行为微观机理研究》吕  玥,《空气-除湿溶液降膜流动行为及其对空气所含微颗粒影响研究》车春文,《针对低品位热深度利用的多元溶液饱和蒸气压力调节机制研究》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  凡,《基于热力学等效变换的热驱动温湿度独立处理循环构建与分析》程小松,《面向余热梯级利用的热湿调控系统研究及应用》朱雨彤,《适配热湿比的辐射供冷-新风系统按需产冷机制研究》在读博士生:戴苏洲,陈万河,范芳苏,曹博文,纪强,陈鑫,崔梦颖,王军等;工程博士:李振全。博士后:赵兴旺,车春文,Noor Alam。博士新生奖学金:张凡(2017),曹博文(202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陈婷婷(2015),李腾、湛长丰(2017),湛长丰(2018),王远(2019),王晓宇(2020),曹博文(2024),纪强(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