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环新生闪耀时
01
《辅导员的经历让我更包容》
时间:2017年9月1日
地点:九龙湖校区梅园九舍辅楼学办
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徐静文的心情有些复杂。回忆起刚刚过去的那个喧闹夏天,除了蝉鸣以外,听到最多的就是身边一位位挚友离去时的珍重与再见。不过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有的悲伤离别之后都会迎来新一段旅程。一位新生的俯案咨询打断了她漫无目的的思绪,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转变,如今的是她已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17级本科生辅导员。
菜鸟上路,一切还要多多指教。和大家一起欢笑一起闹,原则性问题上又绝不让步。大大咧咧的性格下,藏着的是一颗成熟稳重的心。种瓜得瓜,两年的时间里,她收获了二百多位活泼可爱的“弟弟妹妹”。
“徐姐姐,喜欢你,是久处不厌,而非乍见之遇。”
—— “弟弟妹妹”们的心声
在东大的第七年,我完成了从本科生、辅导员到研究生的第三次身份转变。对未来的日子感到亲切温暖又充满期待。希望可以和我的小可爱们一起努力学习,做一个积极上进的优秀大人~
——徐静文
02
《我的暑假比上学还忙》
时间:2019年6月26日
地点:南通启东高考咨询点
上半年卞咏有两件喜事:一是学上完了,二是又有学上了。
“我的暑假比上学还忙……六月我有幸进入南京秦淮区委组织实习,繁重的工作让我对公务员有了新的认识;高考成绩揭晓后,我选择到南通启东参与到学校的招生工作中,电话联系考生家长、向考生介绍学校和专业……尽我所能为学校招生工作尽一份力。七月初,我被选入学校的海峡两岸青年研习营,与来自台湾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探索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七月下旬,我参加了北京航天集团的岗位研习营,参观北京航天集团各大研究院;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航天科工人员崇高的敬意,使我坚定为祖国发展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卞咏
03
《一段美妙的支教之旅》
时间:2019年7月5日
地点: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可算踢赢了!”
这是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数学老师、高二班级副班主任,以及高一518班足球队主教练田植政在保持理智时的最后想法。下一秒,他就被自己可爱的学生们一拥而上,围得喘不过气来。2018年本科毕业后,他成为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分队的成员,在中学支教一年。
“离开的一年时光里,我对东大倍加思念,一直关注母校和学院的发展动态,东大也在各方面给了研支团很大的支持和关怀。重回四牌楼,一草一木都依然亲切,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里不断进步,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田植政
同一批次参与支教的还有姜牧笛和薛梦婷两位女生。东南大学每年都会派出一支研究生支教团,前往新疆、内蒙古、云南、江西等地支教,为当地的学生带去更广阔的视野和希望。
“我是19级新生姜牧笛,一年前本科毕业我离开南京前往云南支教。当桂花再次纷纷飘落,我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新学期,新期待!”
——姜牧笛
“结束了在新疆150团一年的支教工作,再次回到熟悉又亲切的母校,展开新的研究生生活,我将继续全力以赴!”
——薛梦婷
04
《工作餐》
时间:2019年9月4日 12:00
地点:动力楼420新生报到处
一早上的活儿终于干完了,蔡晨健和仇兴雷拎回来的工作餐还没过半分钟就被大家瓜分得干干净净。大家一个劲儿地往嘴里拨着饭菜的同时,还要花费点力气在闲聊上。每年的迎新活动都由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本着“立足学院,服务学生”的宗旨,志愿者们努力为新生提供更周到的帮助。
“各位19级师弟师妹,我谨代表能源与环境学院全体研究生欢迎大家加入能环大家庭,并祝愿大家头发不脱脱单身,身材不发发SCI!最后我也谨代表能环研会对大家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希望研途有你!”
——仇兴雷
05
《导员少闲月,九月人倍忙》
时间:2019年9月4日14:00
地点:动力楼333办公室
新生报到临近尾声,而辅导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后续的新生班会和开学典礼都是重中之重。
“首先欢迎能源与环境学院2019级全体研究生新同学! 刚入校时认识新同学的激动心情+初次接触课题内容的慌张情绪+一切步入正轨反复重复的平淡生活+临近毕业的紧张节奏……混杂在一起画成你们研究生生活的美丽图章。其实三年的硕士时光转瞬即逝,甚至博士毕业也是一晃而过,只希望大家彼此当少年,莫负好时光!”
——研究生辅导员沈子婧
一起听听19级新生的想法吧
Q:用一个词描述你眼中的四牌楼
古风
好看
钟灵毓秀
有点绕……
——汪晨晨/李文华/蔡青秀/郭婷
Q:给研究生生活定个小目标吧!
谢凌云:先发一篇SCI
李超杰:我也想发
王建强:+1
张志远:同上
“在东大完成了三年硕士的生活,锻炼了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了各种仪器的安装和修理工作。毕业后我选择在东大读博,希望可以把仪器修得更熟练,将论文投向更高更远的平台。”
——19级博士生 申奥
“希望能把学业继续下去,一步到位拿到博士学位。”
——19级博士生 王聖齐
“04-07年我在热能所完成了硕士生的旅程,今年选择回来读博,一方面是希望个人能力有所提升,一方面也是企业发展需要。回到这里倍感亲切,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9级博士生 李振全
“没什么来由地,就是想再呆几年,把博士学位也读下来。”
——19级博士生 连国庆
“博士的规划,尽量多发一些文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希望能将研究的课题应用到生活,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罗丹婷
“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看完了70后的家庭烦恼、80后的下岗困境,90后的我们在本科的后半段窗口,面临着略显疲态的就业市场和日益爆满的考研人群,不断地作着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经历过二战,失去过一年,才会更珍惜。”
——张娟
“非常满意孩子的选择,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只有全力支持。”
——马健父亲
“本科在南京工业大学考研时,有一段时间南京大雨,每天早晨六点就要赶到图书馆排队,忍受着潮湿的鞋子埋头学习一天。真的很感谢过去一年奋斗的自己。”
——马健
几张图告诉你今年新生大数据
今天,来自天南海北的269名19级硕博新生如同无数细支末流汇聚进秦淮水脉,几年后又在桨声灯影中兜兜转转散向各地。前朝的金榜题名日,如今的乘风破浪时。能执先行之环,源于至善之境。今日聚是一团火,待到毕业时,散作满天星!
供稿:朱赤
采访:朱赤/蔡晨健/戴闻骁
摄影:戴闻骁
编辑:李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