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刊登我院退休教师何惠君教授的优秀事迹

发布者:顾晓洁发布时间:2019-09-29浏览次数:1145

我的梦想和努力
———让废弃物资源化 能源与环境学院退协分会 何惠君

      现代社会,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严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这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常想,如果能让污染环境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转化为资源,这样既治理了环境又开拓了新资源,促使生态环境沿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这岂不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真是机缘巧合,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学校开办了环境工程专业。我承担了专业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及设备”与实验课的教学,并着手准备专业课程“固体废弃物处置”。这正和我的梦想相一致,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地去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经过大量且充分的调研,我把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锁定在城市垃圾。因为城市垃圾的产生涉及千家万户和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产量大、成分复杂,曾用过的处理方法,会引发严重的水、气、土壤污染。所以我确定将城市垃圾资源化作为我的研究方向。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对研究生提出了“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方向,这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我在拜访清华大学的李国鼎教授时,他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资源化方向我们尚未触及这个领域,东南大学领先了”。
  时间在我们的努力工作中悄悄地流过。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主题、专题的研究,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我们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中、小城市垃圾处理方案研究;城市有机垃圾厌氧流化床制治工艺研究(实验室型研究、示范工程型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成套技术示范工程研究。1994年11月15日,来自全国的各方面专家对于我们的以上课题进行科研成果鉴定,一致给予高度肯定的评价。结合课题研究,我发表了《高效连续式常温地埋厌氧消化池变化及其影响》《常温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中试研究》《生活垃圾AAFEB工艺制取沼气试验》等十多篇文章。
  1995年暑假期间,我在报刊上见到钱学森的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随即写信给钱先生,向他汇报我们已经把他的“寓言”变成研究成果。很快我便接到钱老亲笔回信:“我很高兴地知道您对城市垃圾利用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钱老还亲自通知当时国务院主管科技及发展兼管环境保护的国务委员宋健,请他采取措施支持该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宋健同志也亲笔来信,高度赞扬我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我们“再接再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成就”,并责成国家环保局及相关媒体,如《中国环境报》、新华社、江苏广电局等进行报道以促进该项成果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在国家和专家的大力推动下,该项成果在全国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上海、北京等城市均参与了试点。
  当时,我曾与南京市主管城市生态环境的副市长联系,请求在南京搞试点推广,但沒有成功。虽说近几年南京搞了些推广,但由于低估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没有慎重地全面规划、组织有序实施,造成对垃圾在形式上分类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分类及资源化的结果,严重挫伤了市民的积极性,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甚微。
  南京的情况在全国并不是个案,之所以如此,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该项目推广应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科学预见性,未足够地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工程性;2.决策者缺少认真调研,未根据本地区的实情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案。具体收集垃圾的工人缺乏专业知识、环保意识;3.没有对广大群众进行深入细致地动员、引导和教育,故全社会对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的措施。
  可喜的是,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海市从今年7月份开始的全社会全民的垃圾分类行动,让我看到了全社会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希望!
  我认为,如果能重视和发挥专家的作用,根据国情、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组织全国这方面的专家集思广益做好规划,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确立有效的科学技术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那么全国对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共同创建美丽生态环境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