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能环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24年度十大新闻出炉!

发布者:赵可发布时间:2025-01-10浏览次数:15

01  学院隆重举办建院70周年暨办学101周年庆祝大会

2024年10月20日,能源与环境学院隆重举办建院70周年暨办学101周年庆祝大会。大会以“能环七秩传薪火,学术报国启新程”为主题,展示百年来学科发展伟业,凝聚奋进力量,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院庆期间,学院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举办能源动力学科发展研讨会、环境学科发展研讨会、首届国际新能源+高峰论坛暨“东南大学新一代储能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高质量发展校友论坛、院庆马拉松等一系列活动。近万名师生校友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与,为学院送上真挚祝福。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为能源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全院师生员工将以七秩院庆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院而不懈奋斗。

02  学院党委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202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其中,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回顾2024,学院党建成果丰硕。硕士生第9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学院党委完成首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验收;本科生九龙湖党支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党支部完成首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培育创建期间,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学院治理机制建设、高站位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高标准“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四位一体”推动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确保做到“五个到位”,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03  学院牵头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

2024年11月,江苏省科技大会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牵头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我院肖睿教授牵头项目《农林废弃物氢炭联产与碳污共脱关键技术与装备》获一等奖,段伦博教授牵头项目《多元工业固废低碳燃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张小松教授牵头项目《低碳柔性智慧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获三等奖

2024年12月,202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我院肖睿教授牵头项目《生物质短流程可控热解制取高品质液体燃料和炭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中国能源供给和环保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04  学院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在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申报项目中,我院36项申请共获得3550万元资助,项目整体资助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上、青年项目资助率达到了31%。 我院钟文琪教授团队获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助力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千万级”重大类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年度,学院教师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3项学院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展望2025,学院将继续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好高水平研究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

05  学院持续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2024年,学院继续深入推动“一号工程”人才工作提质增效,新增国家级人才8人新引进国家级人才3人位居全校前列。

2024年12月,学院承办东南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学院分论坛,以开放的心态面向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抱志归国。加快打造“年轻化、国际化、高层次化”专任教师队伍,在能源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科研贡献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高水平师资涵养高水平科技创新。

06 学院校友王浩泽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4年10月,学院08级本科生、12级研究生校友王浩泽参与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我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践行了东大能环人专业报国的铮铮誓言。

学院立足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碳中和”时代背景,深入贯彻学校“领军⼈才”培养⽬标。本年度,博士生孔祥琛获批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硕士生宋毅文、博士生孔祥琛获首届东南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和提名奖。学院⿎励引导学⽣投身“四重”岗位,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产⼒贡献能环⼒量。2024届毕业生中3人获评东南大学“至善奋斗奖”一等奖,8人获评二等奖,位居全校前列。

07  学院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院肖睿教授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发表木质素基可再生零碳燃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究成果。赵东亮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稳定湿度发电研究成果,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新型自适应辐射冷却材料研究成果。吴宇平教授三尺储能团队聚焦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铝-氨混合离子电池等领域,《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赵阳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逆压电抗膜污染研究成果。

在科睿唯安发布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学院联合美国OAE出版社出版期刊《Energy Materials》获得自2021年5月创刊以来的第一个影响因子11.8,位列Q1

2024年,学院发表SCI论文8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7项,国际专利授权5项,国际专利申请PCT国际阶段9项、国家阶段5项,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08  学院教师入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学者榜单

学院聚焦学校“学术年”工作主题,提出“学术治院、学术至上、学者为大、学术报国”,进一步优化学术生态,树立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入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榜单。

2024年3月,学院程新兵、陈永平、沈来宏、吴宇平、肖睿、朱斌、张会岩(按拼音顺序排列)7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4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第七版)》,学院钟文琪、肖睿等16位教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27位教师入选“聚焦本年度学术成就”榜单

2024年11月,我院吴宇平、程新兵2位教授入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09 学院积极承担对口支援工作


2024年8月,由学院承办的第二届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藏林芝顺利召开。会议同期召开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西藏自治区水质安全与水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我院朱光灿教授和陆勇泽副教授分别汇报了“珠峰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高原城乡污水低碳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与技术挑战,共同探讨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学院赴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调研,并签署《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合作协议》,未来将发挥优势,与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探索学科和专业共建。

2024年11月,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退休教师孙丽伟副教授入选“银龄计划”,赴西藏民族大学开展西部地区教育事业支援工作。

2024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支援帮扶工作。持续在教育教学、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领域加强与地方协同联动,拓展协同创新发展新领域,共谱合作发展新篇章。

10  学院创办的第三届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在美国举行


2024年7月,由东南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ICEE2024)在美国肯塔基州召开。据悉,ICEE自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创办以来,已在中美两国成功举办3届,旨在在全球范围内为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2024年,学院主办及承办第五届全国工程热化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系统大会、第二届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暨新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赋能大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vels  in Electrochemist、2024年第二届塑料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生物质化工——双碳目标下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机遇与挑战”7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研讨会、第二届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多个高水平学术会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开放协同创新,助力科技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